ICS65.020.30
B40
备案号: 23174-2008
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
DB46/T 127—2008
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
2008-06-24 发布 2008-08-30 实施
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
DB46/T 127—2008
I 前 言
水鹿是热带、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种。我国水鹿有四个亚种,海南水鹿属海南亚种,仅分布于
海南。水鹿性喜水,雨后活动频繁,常到溪涧喝水或沐浴,即使冬季,也常流连于水塘,故名“水鹿” 。
为了规范海南水鹿的饲养管理技术,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,提高饲养水平和生产质量,特制定本规
程。
本规程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。
本规程由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站起草。
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。
本规程主要起草人:米华存、陈斌玺。
DB46/T 127—2008
1 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
1 范围
本规程规定了海南水鹿的术语、饲料要求、鹿场选址及建设要求、饲养管理要求、疫病防治的要求。
本规程适用于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。
2 规划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随后所有的
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,然而,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
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
GB/T 8936 骨粉及肉骨粉
GB/T 17890饲料用玉米
GB/T 20411饲料用大豆
GB/T 21513畜牧用盐
NY/T119 饲料用小麦麸
3 术语
多汁料:包括胡萝卜、番薯等块根类饲料;
青饲(粗)料:包括各种嫩树枝、树叶及青草等。
精(饲)料:包括各种饲料用玉米、饲料用大豆、饲料用小麦麸
4 饲料要求
钙粉:应符合 GB/T 8936 的要求。
玉米:应符合 GB/T 17890 的要求。
黄豆:应符合 GB/T 20411 的要求。
盐:应符合 GB/T 21513 的要求。
小麦麸:应符合 NY/T119 的要求。
5 鹿场选址及建设要求
5.1 场址:避风向阳,地势平坦略向南倾斜,鹿舍地面坡度不超过 5O为宜,排水良好,地下水位适中。
5.2 生产基地的社会环境
5.2.1 生产基地应远离疫源地、埋葬场污染源以及学校、居民住宅区等公共场所,以避免相互污染。
5.2.2 生产基地应建立在交通便利、电力供应充足、饲料来源广泛、生产用水充足、环境幽静的地区。
5.3 鹿舍面积与结构
5.3.1 面积:成年鹿每头大于 3 m2,20-30 头为一舍;育成鹿每头大于 2 m2,20 头为一舍。
5.3.2 结构:砖、石结构。
DB46/T 127—2008
2 5.4 舍内设施
5.4.1 水槽:砖石砌成,约长 1.5 m、宽 0.6 m、深 0.3m 为宜,或用 100#大锅。
5.4.2 料槽:砖石砌成,约长 14m、宽 0.7m、底宽 0.5m、深0.3m 为宜。
6 饲养管理要求
6.1 母鹿的饲养管理
6.1.1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
6.1.1.1 配种期要喂给含丰富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,日喂量 3.5~4.2kg ,其中精料1.1~
1.2kg,多汁料 1kg,青粗料 1.4~2kg,钙粉、盐各 20g。
6.1.1.2 选择四肢较高、体况良好、后臀丰满的做种鹿进行配种繁殖。水鹿无明显的季节性发情,一般达 24 月龄左右性成熟,26-28 月龄初次配种较好。配种方法有群配、轮配和互配三种,这些方法配种效果均好,受胎率也高。配种后要注意观察,发现没有受胎的要及时补配。
6.1.1.3 对配种母鹿分群管理, 要有专人值班看管。一个发情期的交配次数控制在 2~3 次为好。种鹿公母配比一般为 1:15-20。
6.1.2 怀孕期的饲养管理
6.1.2.1 母鹿配种后进入怀孕期( 280 天,怀孕前期 90 天、中期 145 天、后期 35-45 天)。这时要供
给充足营养,以利胎儿发育,饲料日喂量 3.8~4.7 kg,其中精料 1~1.5 kg,多汁料 1~1.2 kg,青粗料 1.8~2 kg。
6.1.2.2 在怀孕前、中期多供给青、粗饲料,后期多供给精料。精料每天喂 2 次,青饲料要多样化,不得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。
6.1.2.3 公、母鹿分开饲养,不要惊吓和强行驱赶母鹿,要防病、防流产。
6.1.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
这时饲料要含丰富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日喂量 5.7~7.5 kg。其中精料 1.2~1.5 kg,多
汁料 1.5~2 kg,青粗料3~4 kg,并有适量的钙粉和盐各 20g。精料每天喂 2~3 次,青粗料可让其自由采食。要保持圈舍清洁,地面平整干燥。
6.2 公鹿的饲养管理
6.2.1 恢复期和长茸前期的饲养管理
6.2.1.1 公鹿配种年龄 为 36 个月。
6.2.1.2 公鹿配种后,体质瘦弱,饲养上要求迅速恢复其体质,为换发长茸提供物质基础。因此,公鹿应饲喂含淀粉和矿物质较丰富的饲料,并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含量。 日粮组成成分:玉米或小麦等 50%、黄豆或豆饼 30%和糠麸类 20%。
6.2.1.3 公鹿经过配种期以后,食欲逐渐恢复,在添加饲料时,应由少到多,切不可骤然大量投喂。精料每天定时投喂两次,青料充足时,可任其自由采食。对体质较差的鹿,应分开单圈饲养,使其迅速恢复体质。
6.2.2 长茸期及收茸后的饲养管理
6.2.2.1 长茸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没有明显季节,每年长茸一次。长茸期间,除饲喂各种青草、麸皮、米糠等饲料外,要另外添加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。每头公鹿每天增喂 1~2 kg 玉米面、100g 黄豆和 50g 鱼粉。
6.2.2.2 收茸后的饲养管理 这时应适当减料,多加喂青饲料。
6.2.2.3 在长茸期中应做好公鹿角盘脱落日期、鹿茸生长情况等资料记录工作,掌握茸生长进度,及时做好收茸的工作。对个别新茸已长出但角盘仍未脱落者,应保定将硬角除去,以免妨碍鹿茸生长。对鹿舍、运动场、隔离墙、板等进行检查、清理,避免撞破鹿茸。
DB46-T 127-2008 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海南省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
5 页
50 下载
1000 浏览
0 评论
309 收藏
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5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-10-27 11:11:49上传分享